監測站均配裝有精密的銫鐘和能夠連續測量到所有可見衛星的接受機。監測站將取得的衛星觀測數據,包括電離層和氣象數據,經過初步處理后,傳送到主控站。主控站從各監測站收集跟蹤數據,計算出衛星的軌道和時鐘參數GPS定位,把這些導航數據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衛星。這種注入對每顆GPS衛星每天一次,并在衛星離開注入站作用范圍之前進行后的注入。
我們已經知道每一個GPS衛星都在不辭辛勞地廣播自己的位置,那么在發送位置信息的同時,也會附加上該數據包發出時的時間戳。GPS收到數據包后,用當前時間(當前時間當然只能由GPS自己來確定了)減去時間戳上的時間,就是數據包在空中傳輸所用的時間了。知道了數據包在空中的傳輸時間,那么乘上他的傳輸速度,就是數據包在空中傳輸的距離,也就是該衛星到GPS的距離了。
同一輛車上有兩個汽車GPS定位器,但是顯示出來的位置相差很大。一般放2個汽車定位器的都是租賃或者行業。他們為了安全起見都會裝2個以上的定位器。一般分為有線設備和無線設備,那么位置信息不同是正常的,無線設備由于用的是自帶的電源,為了保障待機時長,采用的是定位或者采用一天只啟動一次的模式。還有一種情況是,設備被拆除,脫離了汽車,導致了定位信息不準。